歲月繾綣,葳蕤生香。擷一束時光,淺藏心間。最是教研的芳華,日久彌香,令人沉醉。
秋風吹盡舊庭柯,黃葉丹楓客里過。一年好景君須記,正是各科教研時。在這個橙黃橘綠滿目清霜的晚秋時節(jié),為了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,準確把握教學方向,提升教師教學實踐能力,加快教師專業(yè)成長步伐,學校以教研組為單位,開展了打造“生動課堂”公開課活動,本期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語文組是如何踐行的吧!
一、致知力行重實踐
課堂是教師教學的核心戰(zhàn)場,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始終是重中之重。為積極響應學校打造“生動課堂”的號召,語文組教師踴躍申報,堅持一周兩節(jié)公開課,組內互聽互評。接下來讓我們走進課堂來感受語文之美。
何斌師老師10月10日執(zhí)教的全校公開課《登泰山記》,引導學生挖掘泰山的文化內涵,感受泰山的文化精神,激發(fā)學生的閱讀興趣,領悟姚鼐的精煉文筆,有廣度,有深度,大容量,成功點燃了學生,完成了一次奇妙的文化之旅。
江顯麗老師執(zhí)教的《我與地壇》,從“人”的造字法導入,引導學生跟隨音頻進入文章情境,問題設置由淺入深。重點幫助學生理解史鐵生先生寓情于景的寫作手法,梳理概括地壇“荒蕪但并不衰敗”的景物特點。幫助學生從寫景中體會史鐵生先生“向死而生”的生命觀,進而樹立正確的挫折觀。
葉春秀老師執(zhí)教的《復活》,課前便創(chuàng)設“舞臺劇創(chuàng)作”的教學情境,課上鼓勵學生“當導演”,抓住女主角瑪絲洛娃的“笑”這一細節(jié),分析主要人物的神態(tài)特征。教學技巧新穎別致,各環(huán)節(jié)流程緊緊相扣,在課堂最后總結人物形象時,打破學生的思維定勢,引導學生辯證地看待“人”的成長歷程,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列夫·托爾斯泰的“心靈辯證法”。
譚夢媛老師執(zhí)教《老人與海》,教學過程以學生交流展示、教師指點為主,問題設置環(huán)環(huán)相扣,層層遞進,重點突出,目標明確。教師引導學生深入剖析,有重點地自由體會,通過分析老人的“內心獨白”把握人物形象特點,明確海明威筆下的“硬漢”形象,深刻領會“一個人可以被毀滅,但不能被打敗”的具體內涵。
張燕平老師執(zhí)教的《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》,以學生的前置性作業(yè)為導入,針對學生實際情況安排教學重難點,課上鼓勵學生在自學的基礎上進行小組討論,結合課文具體內容領會駁論特點,并安排學生自主梳理論證思路,自主板書環(huán)節(jié),學生參與意識高漲,充分體現(xiàn)生動課堂特點。在理解論點與論據的關系這一教學難點上,教師通過以學生練筆的形式帶動學生理解,且把艱巨的寫作任務化繁為簡、化整為零,也讓學生在寫作方面更易獲成就感,實現(xiàn)了以讀帶寫,在寫作中開悟的良性循環(huán)。
李曉鱈老師執(zhí)教的《復活》第四課時,導入部分結合本單元海明威的“冰山理論”,且創(chuàng)設情景,讓學生想象“假如穿越了,你愿意付出多大的代價救一個人”“用什么方法去救”,讓學生帶入聶氏視角,激發(fā)學生討論興趣;課上聚焦整本書閱讀,結合小說單元其他課文主題,探尋《復活》主旨,讓學生思考人為何能做到從“獸性的人”到“精神的人”的轉變,并推及到“明明德”的概念,和中國傳統(tǒng)儒學相結合,引導學生做一個有理想、有信念、有道德的人,達到立德樹人的教育目的。
覃珺瑤老師執(zhí)教的《荷塘月色》,以“美”為切入點,帶領學生進入文章。教學環(huán)節(jié)銜接自然,由“美景”入“美文”,圖文并茂,讓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。教學思路清晰,先引導學生閱讀相關文段,自由探尋美之所在,鼓勵學生積極發(fā)言,再由教師點評、補充,最后師生共同總結。整堂課氣氛活躍,有發(fā)言,有互動,有展示,有筆記,充分展示了何為“生動課堂”。
二、砥礪研思勤深耕
“水本無華,相蕩乃成漣漪;石本無火,對擊始發(fā)靈光?!彼枷肱c思想的碰撞,進發(fā)出智慧的火花。每堂公開課上,聽課教師們時而凝神注視,時而疾書感熄,時而莞爾一笑,時而俯耳交流,及時奮筆疾書,生怕轉瞬即忘授課教師獨到深刻的講解。
每周一下午的語文教研組會上,老師們積極參與評課,聚焦新課標理念的課堂落實情況,積極發(fā)言、各抒己見,雖然角度不一,但都見解獨到,老師們在評課議課中不斷碰撞出思維的火花,學其所長,研有所得,營造了濃厚的教研氛圍。
三、不忘來路行致遠
教研是一次靈魂的喚醒,也是一次詩意的修行。語文教研組本階段的“生動課堂”公開課已經告一段落,愿老師們都能夠于喚醒中邁步,在詩意中同行,抱團成長,共研共學,齊步前進。